新中式家具:文人趣味与民间工艺的融合

2020-12-01 09:49:52新中式家具158 人查看

新中式家具,中国古代文人讲究修养心性,到明代时生活美学盛极一时。 明式家具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朗、构造上的和谐,都使人获得一种具有含蓄的精神愉悦感。明代文人把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审美化,将自身的审美品位灌注其中。


何为明式家具呢?明代的家具流派众多,除了以苏州为中心的苏作文人家具外,有以皇家为代表的金漆、黑漆描金、朱漆描金皇家大漆家具,也有鲜明特色如以晋作为代表的流派,还有其他多种民俗家具流派。明代,文人(仕)地位高,地位仅处于皇家之下,但文人的偏好对社会的影响力却超过皇家。因此,受当时文人影响极深的苏作文人家具在那个时候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并且影响了当时其它家具流派的形制变化。后人将这一影响延续到清早期的文人家具流派,称之为“明式家具”。由于受文人影响深远,也有人称它们为“文人家具”。

具有含蓄的精神愉悦感
明式家具的美感在于其构造符合人体自然生理结构。作为日常生活坐卧的器具,明式家具并不以放松身体为目的,反而是要人端正姿态。这体现出文人导向,是对人的修养与自省。同时,明式家具在设计上是以人体为基本尺度,其构造符合人体结构,让人感到更舒适、贴切;也因其符合人体生理,而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可以久坐久卧而不倦。
新中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生活美学仍然承继着文人美学的修养传统。明式家具体现出来的并不是奢靡的美感追求,而是《长物志》中所提出的“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其美学品格根源于文人的修养美学。故而王世襄为明式家具列出“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稳、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这与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明式家具总的审美品格源自文人美学崇尚清雅,遵法自然。

在选材上,家具木料的质地要有耐用性和保存性,颜色要与室内环境相协调,整体色彩素朴,反对浓艳。一屋子的明式家具,尤其是硬木家具,在整体的色泽上偏暗,整个家具并不是以精神放松作为设计理念。参照现代人的体验,身处明式家具的环境中会感到精神并不轻松,不如现代家具放松和随意。明式家具所营造的居住环境从整体上是导向人的精神内省,整体构造方正、简约,目的是让人在其中感受到宁静,而不是松弛。从审美来说,这也说明中国的生活美学并不是感官的放纵,而是对感官欲望的节制,也就是说美感来自感官体验的内心化。

明式家具多用直线,其宁直不弯的线条内在里有一种重视自然、强调个性风格的意识。这种审美追求内化于明代家具的制作中,超越实用性,使得明式家具如同艺术品一样带有某种形而上的追求。由于家具是每天须臾难离的器具,这种形而上的美也就落实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种器具的美指向内心。

文人趣味与民艺技艺的结合
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明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范之作。《长物志》全书共12卷,广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杂品之属、位置、衣饰、舟车、蔬菜、香茗等等,无不成为文人倾注美感意识、表达自身趣味所在。《长物志》传达出明代文人在生活中追求的审美情趣多倾向于尚古、高雅、幽静,也是明代文人生活美学深受其艺术审美的影响。


除家具外,上述种种“长物”多为日常生活非必需的事与物。而古今中外,审美都以“无用”为前提,“有用”会对审美造成伤害,妨碍审美鉴赏的产生。但明代的家具恰恰体现了中国人在日常用具与审美之间的连续性,并未将日常生活与审美对立起来。


到了晚明,雅与俗具有了内在互通性。文人用审美情趣为自身创造了一个审美空间,作为陶醉其中的生活领地,以逃避明代社会政治的琐碎。不同于其他的闲适雅玩之事,家具乃是生活中的器具,其实用性远远超过其他事物。家具作为文人营造审美空间中最重要的器具,也无可避免地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得长期以来中国工匠艺术与文人艺术相互隔离的局面得以打破。